材料一:據介紹,按照目前“送戲下鄉(xiāng)”的補貼標準為2400元/場。是否滿足一場戲的費用?袁華說,如果看場大戲,估計不夠,但是搭個舞臺,請當地戲材料一:5月1日,由縣文化部門牽頭,佛岡潖江曲藝團在石角鎮(zhèn)花水潭村進行粵劇專場演出,這是今年佛岡第一場“送戲下鄉(xiāng)”活動,該活動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晚上8點,在花水潭村委舞臺上,縣粵劇社為村民們帶來了《花好月圓》、《賣荔枝》等十多個粵曲節(jié)目,為村民們免費送上一場“文化大餐”。
佛岡潖江曲藝團負責人黃夢權介紹,目前曲藝團共有社員25名,年齡最輕的30歲,最老的73歲,自2012年5月組團以來,這個由佛岡粵劇愛好者自發(fā)組成的曲藝團到水頭、湯塘等地進行了數十場粵劇專場演出,免費送戲下鄉(xiāng),豐富了村民們的業(yè)余生活。
材料二:2月23號,農歷正月十四下午,安慶市宜秀區(qū)葉祠社區(qū)的廣場上,市京話藝術劇院送戲下鄉(xiāng)演出在黃梅戲《鬧花燈》中拉開帷幕。(出《鬧花燈》演出實況)
送戲下鄉(xiāng)受到社區(qū)居民尤其是老人的歡迎。60多歲的汪大娘:“老年人都開心咯,老人家都歡喜黃梅戲嘛?!?/P>
不過,不少居民對劇院不搭臺子、演員就在地上表演,表示不滿。居民徐先生:“也沒搭臺,這搞得像么東西,太簡單了,這個。”居民李祖宏:“在地上唱么戲呀,私人唱戲都搭臺子嘛?!?/P>
材料三:“現在‘送戲下鄉(xiāng)’活動費用都是由國家、省、市三級財政承擔,直接撥付給村里,每場戲補貼2400元,”袁華稱,個別村可能挪用了這筆經費導致一些行政村沒有做到每年看一場戲。
劇團演戲還是夠的?!敖衲?,我們覺得將補貼標準從2400元提高的4400元,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習近平總書記說:“藝術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藝術工作者需要深入群眾,深入生活,但是在送戲下鄉(xiāng)的過程中,仍然存在經費頭部不到位,送戲質量不高的問題,請聯(lián)系給定材料,談談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要求:具體可行,300字左右。
【解析】
首先,經費投入要到位。政府應把送戲下鄉(xiāng)當作文化民生項目來做。一方面要納入各級政府年度常規(guī)預算,只有政府買單,項目運作,送戲下鄉(xiāng)才能更好地根植基層、服務大眾,長效運作;另一方面,政府明確政策,鼓勵企業(yè)等社會資金投入送戲下鄉(xiāng),調動社會各方積極參與,讓演出單位不再為送戲成本發(fā)愁,使之安心創(chuàng)作和演出。
其次,質量保障要到位。各演出競爭單位要通過公演,靠自身演藝產品的質量和為群眾服務的質量,獲取演出場次及相應的財政補貼;宣傳部、文廣新等管理部門要嚴把過程管理關。即重點把握好“演出計劃公示制度、演出回執(zhí)制度、演出月報告制度和演出節(jié)目名錄建檔制度”四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