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分,共4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的標志性事件是( )。
A.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
B.1937年7月7日本制造盧溝橋事變
C.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襲珍珠港
D.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
2.政府機構與國家權力機關的關系是( )。
A.業(yè)務關系 B.協作關系 C.并列關系 D.從屬關系
3.我國處理與周邊鄰國關系的方針是( )。
A.睦鄰友好,求同存異
B.結成地區(qū)性軍事集團
C.彼此利益完全一致
D.應該從本國利益出發(fā)
4.“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范圍和條件”,說明真理具有( )。
A.主觀性 B.客觀性 C.絕對性 D.相對性
5.規(guī)律的客觀性是指( )。
A.它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條件
B.人們在規(guī)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C.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D.人們只能做規(guī)律的奴隸,而不能成為規(guī)律的主人
6.“時勢造英雄”是( )。
A.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
B.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C.唯意志論的觀點
D.宿命論的觀點
7.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相同點是( )。
A.革命對象和革命前途相同
B.革命領導階級和革命指導思想相同
C.革命動力和革命前途相同
D.革命對象和革命動力相同
8.我國剝削制度被消滅的標志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全國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的勝利
9.當前切實解決國有資產流失的關鍵是( )。
A.建立法人治理結構
B.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C.改變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方式
D.明晰國有資產產權關系
10.科教興國戰(zhàn)略形成的理論依據是( )。
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C.改革開放的迫切需要
D.世界性科技革命對我國的影響
11.我黨提出“立黨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 )。
A.全體黨員
B.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
D.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
12.市場經濟是一種( )。
A.基本經濟制度
B.經濟運行方式
C.基本組織形式
D.生產經營方式
1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是( )。
A.民主集中制原則
B.分工和協調原則
C.為人民服務原則
D.立法和執(zhí)法原則
14.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是( )。
A.聯邦制 B.邦聯制 C.復合制 D.單一制
17.行政組織內部行使最高決策權的制度設計,可以分為委員制、混合制和( )。
A.集權制 B.層級制 C.首長制 D.職能制
18.轉移性支出,是經過政府財政之手,將某部門、集團和個人的部分收入轉移到另一部門、集團和個人手中。這是一種( )。
A.政府內部的資金流動
B.中央政府的經濟行為
C.政府的投資行為
D.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19.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其特征是( )。
A.強制性、公平性、合理性
B.強制性、普遍性、合理性
C.強制性、無償性、公平性
D.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20.商品的社會屬性是( )。
A.價值 B.使用價值 C.價格 D.交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