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安陽工學院本科生孫夢濤四年狂攬65證,4次獎學金,連續(xù)兩年年級第一。此外,他創(chuàng)辦過志愿者服務隊,當過大企業(yè)董事長助理,開過傳媒工作室。但要畢業(yè)的他投簡歷50余份無一回復。其學長有“秘訣”:考研去985院校,簡歷幾乎“百發(fā)百中”。
【標準表述】
能力重要還是學歷重要的問題,實在是一個偽命題,就像生活中我們在探討那個專業(yè)好就業(yè)等問題一樣。的確,我們有理由去苛責用人方條件的不公,可能存在他們的設置確實是貪大求全,脫離了工作實際,只是用名校學子來裝點門面,或是借機來完成炒作宣傳的目的。但不可否認,在甄別求職者能力的時,在短時間內(nèi)考察個人能力時,看學校、看學歷無疑是最快捷的衡量手段。
大學生在校期間雖然要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來為自己積累本領,但還畢竟要以學業(yè)為主;學習不等于考證,如果只是為了去獲得所謂的證書而忽略了知識本身蘊含的魅力,是得不償失的;證書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證明曾經(jīng)的我們,而非將來的我們。對自我有著清晰定位和求職意向的人往往是用人單位最為青睞的。
【具體措施】
首先,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要夯實基礎,尤其是自己的專業(yè)知識。
其次,用人單位也要端正用人理念,學歷也好,證書也好,相貌也好,都不能代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