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文字當是有力量的,正所謂筆下千鈞。
②如學者張中行所說,“我主張多讀書,讀的書多了,腦子里裝著孔子、老子、孟子、莊子,甚至西方的康德、愛因斯坦等等,一般的幾張鈔票是看不起的。”這一點,從剛正不阿的文天祥身上可以得到印證。文天祥善養(yǎng)浩然之氣,當他慷慨就義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在他的腰帶上寫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文天祥身上的浩然之氣,正是畢生讀書、修養(yǎng)積累所至。
③文字是有力量的。于古、于今,皆如此。
④古有魏征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成為一代明君。近有魯迅用筆在蒙昧的土地上撒播覺醒的種子,其冷峻尖銳的筆力,令人冷汗涔涔而下。
⑤正因為文字有著如此千鈞之力,我們呼喚每一位作家,每一位文字工作者能珍視手中的筆,及其帶來的力量。
⑥不久前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所談的正是文字的力量,好文字的力量。
⑦可惜的是,盡管我們生活在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波瀾壯闊的年代,一個孕育文藝精品的偉大年代,但是,縱覽近些年的文學作品,能夠與偉大時代相匹配的并不多,缺少與整個時代相稱的精品力作,仍然是不爭的事實。
⑧更為可惜的是,盡管這個豐沛的年代為文字工作者們提供了大量的養(yǎng)分與素材,批量化、模式化生產(chǎn)的寫作方式依然成為這個時代最尷尬也最真實的文學創(chuàng)作現(xiàn)實。越來越多的作家以“工作室簽約寫作”的方式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作家以一天在網(wǎng)絡上“碼了多少字”來衡量自己的勞動成果,越來越多碎片化、個體化的文字占據(jù)了年輕人的書桌和眼界,“多快好省”式的寫作方式竟成了這個年代文藝創(chuàng)作的主要方式。
⑨因此,我們不缺少文字,但我們?nèi)鄙俸玫奈淖?,缺少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字,缺少真正有力量的文字?/p>
⑩于是,每每看到有人在倡導閱讀,我們既高興,又悲傷。
?高興的是,“書味深者,面自粹潤”,讀書可以改變氣質(zhì),提升品位。閱讀時代、閱讀人生、閱讀社會,是一種習慣、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境界。在讀書已經(jīng)被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所【 】的當下,我們會為凌晨之時,三聯(lián)書店內(nèi)那盞溫暖的燈還亮著,為里面還人流如織而驚喜、感動,甚至流淚。
?悲傷的是,當我們坐下來想閱讀,享受一本圖書所帶來的直抵心靈、浸潤靈魂的愉悅時,翻遍了書架,屬于這個時代的精品,卻并不充沛。那些記錄這個時代的、真正有力量的文字哪兒去了?
?博爾赫斯問:什么是天堂?天堂是一座圖書館。
?由衷地希望這座圖書館里,能有更多的精品,出在這個美好的時代。
1.以下選項中,最適合填入文章第?段【 】中的是:
A.厭惡 B.疏離
C.追捧 D.放棄
2.文章中屢次提到的“文字的力量”,不包括以下哪個選項?
A.讀書可以改變氣質(zhì),提升品位
B.許多文人政客用文字表達己見,從而改變了歷史
C.網(wǎng)絡作家批量進行創(chuàng)作,豐富了網(wǎng)絡文學
D.好的文藝作品可以啟迪思想、溫暖心靈、陶冶人生
3.筆者說:“每每看到有人在倡導閱讀,我們既高興,又悲傷。”應當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A.當今文壇已經(jīng)沒有人安心寫作了,讀書不再是為了陶冶情操,而是為了賣錢
B.屬于這個時代的文字全部綿軟無力,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靡靡之音
C.閱讀的意義一直都在,只是好的作品并不充沛,筆者希望民眾讀書,卻不希望民眾讀那些毫無力量的文字
D.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當代人們不應該浪費過多時間在閱讀上
4.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本文題目的是:
A.閱讀改變生活
B.珍視筆下千鈞力
C.如何正確引導人們閱讀
D.網(wǎng)絡文學時代的文字力量
5.下列選項中,無法從原文推斷出的一項是:
A.文藝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作出有力量的文字
B.現(xiàn)代人的閱讀已經(jīng)漸漸失去其本來的意義,沒有繼續(xù)下去的必要
C.現(xiàn)在很多文學作品碎片化、個體化傾向嚴重,創(chuàng)作者只注重“量”,不注重“質(zhì)”
D.歷史上很多文人參與政治活動
1.【答案】B。解析:括號處主要說明的是時下人們不熱衷讀書的趨勢,“追捧”與文意相悖,排除C;而“厭惡”“放棄”的程度過重,也不符合,“疏離”較為恰當?shù)孛枋隽四贻p人對待讀書的態(tài)度,故B項當選。
2.【答案】C。解析:B項可由④段得出,D項可由⑥段得出。由⑧段可知,針對批量生產(chǎn)的網(wǎng)絡文學,作者表現(xiàn)出的是不贊同,故C項不屬于作者提倡的“文字的力量”。
3.【答案】C。解析:這句話包含“高興”“悲傷”兩層意思,只有C項完全涵蓋這兩層含義:“高興”是指閱讀的意義一直都在,希望民眾讀書;“悲傷”是指屬于這個時代的好的作品并不充沛,不希望民眾讀那些毫無力量的文字。
4.【答案】B。解析:文章開篇點題,提出了“文字當是有力量,正所謂筆下千鈞”;其后通過具體事例論證了這一觀點,接著指出當下社會存在缺乏“有力量的文字”的現(xiàn)實問題,最后倡導多創(chuàng)作、多讀“有力量的文字”。“珍視筆下千鈞力”準確地概括了文章的主旨,適合作為文章標題。本題選B。
5.【答案】B。解析:B項“現(xiàn)代人的閱讀已經(jīng)漸漸失去其本來的意義,沒有繼續(xù)下去的必要”,與作者提倡的讀“有力量的文字”的主旨相悖,是錯誤的推斷。從文章中的文天祥、魏征、魯迅等例子可推斷出D項。A、C兩項也均可由文章推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