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單位 |
需求專業(yè) |
需求人數(shù) |
引進層類(各層類具體信息詳見表尾備注 ) |
備注 |
1 |
數(shù)學科學學院 |
數(shù)學、統(tǒng)計學 |
1 |
第三層類及以上,下述均指“及以上” |
|
2 |
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光學工程 |
1 |
第二層類 |
|
2 |
第三層類 |
|
3 |
化學化工學院 |
材料物理與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shù) |
1 |
第二層類 |
|
2 |
第三層類 |
|
4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 |
1 |
第二層類 |
|
2 |
第三層類 |
|
5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通信與信息系統(tǒng) |
1 |
第二層類 |
|
2 |
第三層類 |
|
6 |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
儀器科學與技術(shù)、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 |
1 |
第二層類 |
|
2 |
第三層類 |
|
機械工程 |
3 |
第五層類 |
|
7 |
生命科學學院 |
發(fā)酵工程、微生物、食品科學與工程、發(fā)酵、生物化工、發(fā)酵工程、細胞生物學、藥理學 |
2 |
第三層類 |
細胞生物學須為第三層類及以上,藥理學須為第五層類及以上 |
6 |
第六層類 |
8 |
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地質(zhì)學、地質(zhì)資源與地質(zhì)工程、地理學、測繪科學與技術(shù)、環(huán)境科學、生態(tài)學 |
5 |
第六層類 |
環(huán)境科學為第四層類及以上 |
9 |
文學院 |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 |
1 |
第二層類 |
|
2 |
第三層類 |
|
2 |
第六層類 |
|
10 |
歷史系 |
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 |
1 |
第三層類 |
|
11 |
哲學系 |
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 |
2 |
第三層類 |
|
12 |
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傳播學 |
1 |
第四層類 |
|
13 |
經(jīng)濟學院 |
政治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思想史、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學、人文地理學 |
1 |
第二層類 |
|
2 |
第三層類 |
|
14 |
商學院 |
工商管理 |
1 |
第三層類 |
|
15 |
外語學院 |
外國語言文學 |
2 |
第四層類 |
|
16 |
法學院 |
憲法行政法、經(jīng)濟法、民商法 |
1 |
第三層類 |
|
2 |
第四層類 |
|
17 |
管理學院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3 |
第四層類 |
|
18 |
社會與政治學院 |
人類學、政治學 |
1 |
第三層類 |
|
1 |
第六層類 |
|
19 |
藝術(shù)學院 |
美術(shù)學 |
1 |
第四層類 |
|
20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1 |
第四層類 |
|
21 |
徽學研究中心 |
中國史(研究方向為明清史、區(qū)域史,徽學) |
1 |
第三層類 |
|
22 |
健康研究院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控制科學與工程、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 |
1 |
第三層類 |
|
1 |
第四層類 |
|
2 |
第五層類 |
|
備注 |
第一層類: |
①中國科學院院士;②中國工程院院士;③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④“萬人計劃”杰出人才;⑤外籍院士;⑥海外學科領(lǐng)軍人才等 |
第二層類: |
①“千人計劃”入選者 (長期項目);②“萬人計劃”領(lǐng)軍人才;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④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shù)發(fā)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須二等獎及以上且排名第一)⑤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獎一等獎獲得者(排名第一);⑥海外著名大學的教授或研究機構(gòu)等研究員等。 |
第三層類: |
①“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②“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③“長江學者”青年學者;④“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⑥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⑦國家級教學名師獲得者;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主持人;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gòu)副教授或相當職務(wù)。 |
第四層類: |
①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②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gòu)擁有正式教學科研職位的人才或優(yōu)秀博士后研究員;安徽大學特聘教授 |
第五層類: |
教授或享受教授職稱待遇的人才 |
第六層類: |
副教授或享受副教授職稱待遇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