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伶?zhèn)鳌?/p>
1、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侯方域。
2、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贊美馬伶不甘失敗,不怕吃苦,對技藝精益求精的精神。
3、理解本文的借鑒意義: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要獲得成功,必須深入生活,以間接生活體驗來彌補直接生活之不足。
4、理解“見昆山猶之見分宜”的諷刺意義:昆山指當朝宰相顧秉謙,分宜指奸相嚴嵩,諷刺顧秉謙與嚴嵩是一丘之貉。
5、掌握本文運用的倒敘手法:本文記敘的事件有:馬伶與李伶第一次較量;馬伶的三年學藝;馬伶與李伶第二次較量。馬伶戰(zhàn)勝李伶的原因是全文的重點,作者把馬伶三年學藝放在文章最后敘述,采用了倒敘的手法。
這樣寫造成懸念,引起讀者興趣,增強故事的吸引力。并且以事實為鋪墊,使馬伶獲勝的原因更為充分,令人信服。
6、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梨園以技鳴者,無論數(shù)十輩:戲班因為演技高而出名的,大約有幾十個
(2)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進之,首不復東:座中的看客于是看著西邊的戲臺而連聲贊嘆,有的大聲喊叫拿酒來,有的移動座位更加靠近西邊的戲臺,頭不再轉(zhuǎn)向東邊
(3)馬伶恥(意動)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馬伶已出于李伶之下為恥,已經(jīng)卸掉戲裝跑掉了
(4)李伶忽失聲,匍匐前(名詞作動詞)稱弟子:李伶忽然大驚失聲,匍匐上前,口稱弟子
(5)子又安從(賓語前置)授之而掩其上哉:你又是從哪里學來而超過李伶的呢?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問桃葉渡,游雨花臺:探訪
(2)乃竟輟其技不奏,而華林部獨著:停止;出名
(3)興化部是日遂凌出華林部遠甚:超過
(4)我聞今相國昆山顧秉謙者,嚴相國儔也: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