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目標:
本部分共13篇文章,其中文言文7篇,白話文6篇。精讀課文7篇,泛讀課文6篇。通過13篇記敘文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1)記敘文的有關基礎知識;(2)提高分析閱讀記敘文的能力;(3)了解掌握有關作者與專書的知識。其中第2點是學習的重點。
2、學習建議:
(1)學生在學習時一定要認真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透,熟練掌握課文內的內容。這點十分重要。有的學生過于依靠練習,課文沒有讀熟,就急急忙忙去做練習,結果本末倒置,沒有掌握這門課的知識,所以要在讀課文上面下功夫。
(2)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要認真體會,鉆研課文后面的“提示”。“提示”使學生掌握知識的一把鑰匙,考試的試題大都從“提示”中出。
(3)要認真閱讀這一部分后面的《記敘文的特點與寫作》,掌握記敘文的基礎知識。
3、學習要點與難點
具體課文的要點與難點見課文的《學習要點與難點》。
記敘文部分總的要掌握的重點是,要掌握并靈活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及修辭方法。
順敘: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進行敘述。如,《鄭伯克段于鄢》,《背影》;
倒敘:把人物,事件的結局,或者人物經(jīng)歷,事件過程最精彩,突出的
片斷放到前面來寫。如《馬伶?zhèn)鳌贰?/p>
敘述
插敘:在敘述的過程中,停頓下來,插入另外一段事情,然后再把原敘述的事情接著寫下去。如《愛爾克的燈光》。
平敘:在一篇文章中,記敘兩件或兩件以上的同時發(fā)生的事情,、。如《張中丞傳后序》。
肖像描寫:具體描寫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姿態(tài),神情,
服飾等等
語言描寫:具體描寫人物的獨白,潛臺詞,說的話。
人物描寫
行動描寫:具體描寫人物的行為與動作。
心理描寫:具體描寫人物的想法,聯(lián)想,想象,看法。
描寫
細節(jié)描寫:具體描寫最能展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與性格的細小環(huán)節(jié)。如《張中丞傳后序》,對南霽云的描寫。
自然風光描寫:對山水景物的描寫。如《始得西山宴游記》
環(huán)境描寫
社會環(huán)境描寫:事件發(fā)生的場所,人物活動的背景。如《香市》。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公開表白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多見。
借景抒情;如《往事》
間接抒情借事抒情:如《愛爾克的燈光》。
借理抒情:如《張中丞傳后序》。
《鄭伯克段于鄢》(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左傳》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是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時期魯國的左丘明所著。
記述春秋時期列國之間的矛盾與爭斗。
《主旨》
本文通過記述鄭莊公與其弟共叔段爭權奪利,最后兵戎相見,骨肉相殘的歷史事件,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無情和虛偽卑鄙。
《疑難辭句》
1,亟請于武公。亟:數(shù)次。
2,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不過:不超過;參國:三分之一國都。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貳:兩屬,西鄙與北鄙這兩座城市既聽莊公的命令,也要聽共叔段的命令。
4,不義不昵,厚將崩。昵:親近;厚:土地擴大。
5,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完:修治完。聚:積聚;甲:盔甲;卒:兵卒。乘:戰(zhàn)車。
6,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隧:動詞,挖隧道;
7,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一個國家受不了兩個人的統(tǒng)治,君王將對他怎么辦?
8,姜氏何厭之有?厭:滿足。
9,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影響,推廣。
《課文翻譯》
當初,鄭武公從申國娶來了妻子,名叫武姜。武姜生了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時逆生難
產(chǎn),使姜氏受到驚嚇,所以給他取名叫寤生,于是姜氏就很討厭他,而偏愛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她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沒有答應。
等到鄭莊公繼了位,姜氏首先為共叔段請求以“制”為封地,莊公回答說:“制這個地方,是非常險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要其他的城邑我都從命。”于是姜氏要了“京”這個地方,莊公讓共叔段居守在那里,稱他為京城大叔。大夫祭仲對鄭莊公說:“都邑的城墻超過二百雉(高一丈,長三丈為二雉),那可是國家的禍害呀。古代圣王的規(guī)定:大的都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九分之一?,F(xiàn)在京不合法度,不是古代圣王的制度,您將要承受不住了。”莊公回答說:“姜氏要這樣做,我怎么能躲避這災禍呢?”祭仲回答:“‘姜氏有什么滿足!不如及早給共叔段安排個地方,別讓他的勢力發(fā)展蔓延。一旦蔓延起來,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雜草尚且不能根除,何況是國君受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了不道義的事,一定會自蹈死地的,你姑且等著瞧他栽跟頭吧。”
不久,大叔又使京城西部和北部的邊邑明屬莊公暗屬自己。公子呂說:“一個國家不能忍受有兩個君主,您將要對他怎么辦呢?要把君位讓給大叔的話,我請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給他,那我請求除掉他,不要讓百姓產(chǎn)生二心。”莊公說:“用不著,他將要自己趕上災禍。”大叔又將原來兩屬的地方公開作為自己的郡邑,擴大領地一直到廩延。子封說:“可以(動手)了,地盤擴大了;將會得到更多的百姓。”莊公說:“對國君不義,對兄長不親,即使地盤擴大也將要垮臺的。”
大叔修治城郭,聚集百姓,打造了盔甲兵器,裝備好步兵戰(zhàn)車,準備襲擊鄭國國都,夫人武姜將為共叔段開城門作內應。莊公聽說了他們行動的日期,說:“可以啦。”命令子封率領二百輛戰(zhàn)車去攻打京城。京的百姓背叛了大叔段。大叔段逃到了鄢。莊公攻打到鄢。五月辛丑,大叔段逃出了國界,逃到了共國。
于是莊公就把姜氏放逐到城潁,并對她發(fā)誓說:“不到九泉之下,再也不要見到你了。”
不久,莊公就對這件事后悔了。潁考叔是管理潁谷疆界的官,聽說了這件事,就獻給莊公一些東西。鄭莊公賜給他吃的東西,他吃的時候把肉挑到了一邊。鄭莊公問他為什么這樣,他回答說:“小人有母親在世,嘗遍了我給他的食物,沒有吃過您這兒的帶汁的肉,請您讓我把肉奉送給她。”莊公說:“你有母親可以奉送,而我卻沒有啊!”潁考叔說:“能問您這是什么意思嗎?”鄭莊公對他說了其中的緣故,并且告訴他自己很后悔。潁考叔說:“您在這件事上有什么憂慮的呢?如果掘地深到泉水,挖個隧道來相見,那么誰還能說不是(在九泉下相見)呢?”鄭公聽從了他的意見。莊公進到隧道里賦詩說:“大隧道中,歡樂無窮。”姜氏從隧道里出來賦說:“大隧道外,歡樂暢快。”于是母子又像當初那樣了。
君子說:“潁考叔是一個真正的孝子,愛自己的母親,并且推及到鄭莊公身上?!对娊?jīng)》
上說:“孝子的孝無窮無盡,長久地賜給你同類‘,這大概說的就是潁考叔吧!”
《學習要點與難點》
分析本文的情節(jié)與段落層次。
本文情節(jié)發(fā)展有四個環(huán)節(jié):1,交代兄弟不和的原因;2,共叔段野心勃勃,而莊公故意縱其欲,養(yǎng)其惡,等待時機來收拾他;3,共叔段密謀襲鄭,莊公出兵伐之;4,莊公幽禁姜氏,后又后悔,采納潁考叔之計,母子和好。
掌握本文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這篇文章的重點在于揭露統(tǒng)治者的殘酷無情,骨肉殘殺。為了表明這個主旨,對戰(zhàn)爭前共叔段的活動,莊公的態(tài)度,寫的十分詳細,細到說的什么話都寫得明明白白;戰(zhàn)后幽禁姜氏及采納潁考叔的計策,也寫得十分詳細,這都是為了要突出主題思想。而克段于鄢的戰(zhàn)爭過程因為與表現(xiàn)主題關系不大,因此一筆帶過,寫的十分簡略。
人物性格分析(重點)
鄭莊公:陰險狠毒,老謀深算。工于心計。姜氏為共叔段請封給“制”這個地方。莊公因為“制”是險要地方,堅決不給,足見其精明;共叔段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莊公表面不動聲色,內含殺機,故意縱養(yǎng)其惡。等到時機成熟,火候已到,這才一舉擊敗共叔段。莊公在一怒之下幽禁了母親,后又怕?lián)喜恍⒌膲拿?,采納潁考叔的計策,為自己擺脫不孝之名找了個臺階。表現(xiàn)他的虛偽。
共叔段:貪婪狂妄,愚昧無知,野心勃勃,先是自己居住的城墻擴大,又命其他城市貳于己。他看莊公沒有反應,認為莊公老實可欺,于是發(fā)動叛亂,很快就失敗了。
姜氏:偏狹昏憒,以私情干政。立長是西周以來繼承王位根本制度,她卻要進行干涉,埋下了以后骨肉殘殺的種子。甚至她幫助共叔段襲鄭,來打她另一個兒子,其昏憒可見。
潁考叔:聰慧機敏。他出給莊公的計策,是用偷換概念的方法,莊公說的“黃泉”是黃泉這個詞的聯(lián)想意,引申義,即黃泉代表死亡,地獄;而潁考叔偷換了概念,它采用了黃泉的直指意,本意,黃泉的本意是地下水。這樣潁考叔就解決了莊公的一個難題。
掌握本文的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本文細節(jié)描寫有“莊公寤生”潁考叔“食舍肉”姜氏母子“隧而相見”等。
“莊公寤生”表現(xiàn)了姜氏偏狹的性格特征,并引起下文的兄弟不和。
潁考叔“食舍肉”,表現(xiàn)了它的聰慧機敏的性格特征;
“隧而相見”表現(xiàn)了莊公的虛偽可笑。
5,以次要人物襯托主要人物。
本文主要人物是鄭莊公。
以共叔段貪婪狂妄,襯托莊公的老謀深算。
以姜氏的昏憒,襯托莊公的精明。
以蔡仲,公子呂為國除害的急迫心情,襯托了莊公的城府之深,手段之高。
《重點段落簡析》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不義不昵,厚將崩。”
共叔段的性格:貪婪狂妄,不斷擴張;
莊公的性格:陰險毒辣,工于心計;
中心人物是莊公,次要人物是共叔段,公子呂。次要人物對主要人物起到襯托的作用。
翻譯本段。
《馮諼客孟嘗君》(泛讀課文)
《作家作品》
戰(zhàn)國策屬于國別體史書。其整理者為西漢的劉向。
《主旨》
通過馮諼為孟嘗君出謀劃策,經(jīng)營三窟,鞏固政權的故事,贊揚了馮諼深謀遠慮,有膽有識的政治才能,顯示了多謀善斷的策士在戰(zhàn)國時期縱橫捭闔的斗爭中的重大作用,也暴露了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斗爭。
《課文串講》
本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描寫馮諼初為門客,彈劍唱歌,要魚,要車,要求撫養(yǎng)老母。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描寫馮諼在薛地矯命焚券,為孟嘗君“市義”。
第三部分:6——8自然段。描寫馮諼經(jīng)營“三窟”。
第四部分:9自然段。總結馮諼為孟嘗君做出的巨大貢獻。
《疑難字句》
左右以為君濺之,食以草具。左右認為孟嘗君看不起他,就給他吃很差的飯。
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這就是那個唱長鋏回去吧的人。
竊以為君市義。我私下認為是為你買了義。
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食物與門下其他客人一樣。
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揭:高舉;過:拜訪;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怪:奇怪;衣冠:穿好衣服;
以何市而反?買了甚么東西回來?
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市義者:買的義。乃:才;
《學習要點》
了解馮諼為孟嘗君市義行為中的民本思想。
馮諼為孟嘗君市義,求得百姓的擁護,鞏固孟嘗君的地位,在客觀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對百姓有一定好處的。這種行為含有“以民為本”的民本思想,在當時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
馮諼的性格特征。
深謀遠慮,機智果敢,膽識超人。
掌握先抑后揚的寫作特點。
先描寫馮諼沒有能力,沒有本事,這是先抑;然后再描寫他的超人的能力與本事,這是揚。
《重點段落分析》
孟嘗君曰:“市義奈何?”——孟嘗君不悅,曰:“諾,先生休矣。”
表現(xiàn)馮諼深謀遠慮,機智果敢,膽識超人的性格特征;
通過對話描寫,以及用孟嘗君襯托方法;
表現(xiàn)了民本思想。
《李將軍列傳》(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司馬遷西漢歷史學家。
《史記》1,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共130篇。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
《李將軍列傳》是一部人物傳記。
《主旨》
本文通過記述西漢名將李廣功勛卓著,卻長期遭受壓抑,最終被逼自殺的不幸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李廣才略和人品的欽佩,對李廣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漢朝廷賞罰不公,刻薄寡恩與黑暗無道的社會現(xiàn)實。
《疑難詞句》
1,廣家世世受射。受:傳授;
2,用善射殺首虜多。用:因為;首:首級;虜:俘獲。
3,未到匈奴陳二里所。陳:陣地;所:大約。
4,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陣。正:整齊,嚴加約束。
5,吏當廣所失亡多。當:判決;失亡:損失,死亡;
6,用此,其將兵數(shù)困辱。用此:因此;
7,可數(shù)百里??桑捍蠹s。
8,廣軍功自如,無賞。如:相當;
9,東道少回遠。少:稍微;回遠:迂回,路遠。
10,軍亡導,或失道。亡導:沒有向導;或:同“惑”,迷惑。
11,南絕幕。南:向南;絕:渡過;
12,“急詣部,如書。”馬上到右將軍部隊去,就像“命令”上寫的。
13,余睹李將軍,恂恂如鄙人。誠懇謹慎的樣子,就像鄉(xiāng)下人一樣。
《課文翻譯》
李廣將軍,是隴西成紀人,他的祖先叫李信,在秦朝做將軍追獲過燕太子丹的那個
人。李廣的祖籍在槐里,后來遷移到成紀。李廣的家世世代代傳授、學習射箭的技藝。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侵入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善于騎馬射箭,作戰(zhàn)時斬首和俘獲的敵人很多,便做了漢朝的中郎。李廣的堂弟李蔡也做了漢朝的中郎。二人都做了武騎常侍,俸祿八百石。李廣曾隨漢文帝出行,有過沖鋒陷陣,攻關克敵以及和猛獸格斗的事跡。而漢文帝說:“可惜呀!你沒有遇到好時候,假如讓你生在高祖爭天下的時代,封個萬戶侯,難道還在話下嗎?”等到漢景帝繼位時,李廣做隴西都尉,后又調做騎郎將。吳、楚七國叛亂時,李廣做了驍騎都尉,跟從主帥太尉周亞夫攻打吳,楚叛亂;立功、揚名在昌邑城下。但因為梁王授給了李廣一塊將軍的印章,所以回到朝廷以后,沒有得到獎賞。后來又調為上谷太守。匈奴每天來跟李廣交鋒打仗,典屬國公孫昆邪對著皇帝哭著說:“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可是他依仗著自己的才能,屢次跟匈奴對陣做戰(zhàn),恐怕他要陣亡。”于是(皇上)就調他做了上郡太守。后來李廣又輾轉出任邊郡太守,又調任上郡。李廣曾做過隴西、北地、雁門、代郡、云中太守,都以奮力作戰(zhàn)而聞名。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天子派一名受寵幸的宦官跟隨李廣統(tǒng)帥練兵,抗擊匈奴。(一天),這
位宦官帶領幾十個騎兵放馬馳騁,遇到三個匈奴人,和他們打了起來,三個匈奴人轉身放箭,射傷了這個宦官,射殺他的騎兵將要射光了。這個宦官跑回大營。李廣說:“這一定是射雕
的人。“李廣于是立即率領百名騎兵放馬追逐那三個人。三個人失掉了馬正在徒步行走,已走出幾十里,李廣命令他的騎兵分開左、右兩翼包抄;而李廣親自射殺那三個人,射殺了兩個,活捉了一個。(一審),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把他捆好,上馬(正待回師),忽然看見遠處有數(shù)千名匈奴的騎兵。(匈奴一方)看見李廣,認為李廣他們是誘敵騎兵,都很驚慌,急忙上山布陣。李廣的一百名騎兵都非??只?,想要騎著馬加速往回跑。李廣說:”我們離開大部隊好幾十里,現(xiàn)在就這樣憑幾百號騎兵往回逃,匈奴追射我們的話,立刻全軍覆沒。如今我們留下來,匈奴一定認為我們是大部隊派來引誘他們的,一定不敢襲擊我們。“于是李廣命令眾騎兵說:”前進!“向前,在不到匈奴陣地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了下來。李廣下令說:”全部下馬,解下馬鞍!“他的騎兵說:匈奴兵多而且離得近,一旦有危急情況,怎么辦?李廣說:”匈奴人認為我們會逃跑,現(xiàn)在全部解下馬鞍來表示不逃,以此來堅定他們(認為我們是誘騎)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匈奴的騎兵就沒敢出擊。有一個騎馬的匈奴將領出來監(jiān)護他的士兵,李廣上馬跟十幾個騎兵一面飛奔一面放箭,射殺了匈奴的白馬將,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騎兵中,解下馬鞍;命令士兵全都把馬放開,臥地休息。這時,正趕上天黑下來,匈奴始終認為李廣這支小部隊很奇怪,不敢出擊。半夜時,匈奴也以為漢朝有伏兵在旁邊,打算夜里攻取他們,因此,全部帶兵離去了。天剛亮,李廣才回到他的主力部隊。主力部隊因為不知李廣他們的去向,所以沒有跟從接應。
家居了很久,孝景帝死了,武帝即位,皇帝身邊的親信認為李廣是名將,因此,李廣從上郡太守的職位調到朝廷做了未央宮衛(wèi)尉,程不識也被任命為長樂宮衛(wèi)尉。程不識過去與李廣都以邊郡太守的職銜率領軍隊駐守邊防。到了進擊匈奴的時候,李廣行軍沒有(嚴格的)部隊編制和行列陣勢,靠攏水草好的地方駐扎,停宿休息時,人人自便,不用敲擊刁斗巡更的哨兵,其司令部沒有繁雜的文書報表,然也把哨兵遠遠地派出去,從沒有遇到過禍患。程不識嚴格地管理部隊的行軍、駐營、列陣,敲擊刁斗巡查,軍中辦公的官員治理文牘一直到天亮,軍中不得休息,然而也未曾遇到禍患。程不識說:“李廣治軍十分簡單省事。但是如果敵人倉猝之間來侵犯,他是無法阻擋的??墒撬膽?zhàn)士也安逸快樂,都心甘情愿地為他去死。我軍雖然治軍繁瑣苛細,但是敵人也不能侵犯我。”這時,漢朝邊郡上,李廣和程不識都是名將,然而匈奴懼怕李廣的謀略,士兵也多樂意跟隨李廣而以跟從程不識為苦。程不識在孝景帝的時候,因為屢次直言敢諫,做了太中大夫,為人正直,謹守法度。
后來,漢朝用馬邑城引誘單于,派大軍埋伏在馬邑旁邊的山谷中,李廣被任命為驍騎將軍;隸屬于護國將軍韓安國。當時單于發(fā)覺了漢朝的謀略,率軍離去,漢朝的軍隊全都沒有立功。
這之后過了四年,李廣憑著衛(wèi)尉的身份做了將軍,由山西雁門關出發(fā)攻打匈奴,匈奴的兵多,打敗了李廣的軍隊,活捉了李廣。單于平素聽說李廣有才能,下命令說:“抓到李廣必須活著送來。”匈奴的騎兵抓住了李廣,李廣當時受傷很重,他們把李廣放在兩馬中間結個大網(wǎng)兜,讓李廣躺臥在里面。走了十幾里,李廣裝死,斜眼看見旁邊有一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躍起竄上那匈奴少年的馬背,順勢推落了少年,取過他的弓,鞭馬向南飛奔幾十里,又重新匯合他散余的軍隊,于是帶領他們進入邊關。匈奴有數(shù)百騎兵追捕李廣,李廣邊跑邊取出那少年的弓,射殺追兵,因為這個緣故才得以脫身。于是回到漢朝,漢朝廷把李廣下交給執(zhí)法官吏審理,執(zhí)法官吏判決李廣的軍隊損失傷亡眾多,自己又被敵人活捉,判處斬首,李廣出錢贖罪,得免予死罪,降為平民。
接著,李廣在家住了幾年。李廣家和原穎陰侯的孫子隱居山野,住在藍田南山中射箭、打獵。曾在夜里帶著一名隨從騎馬出游,跟人在田野間喝酒?;氐桨粤甑捏A亭時,霸陵尉官喝醉了,吆喝著阻止李廣。李廣的隨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尉官說:“現(xiàn)任將軍尚且不能夜行,何況是前任呢!”阻止李廣,讓他在亭中過夜。過不多時,匈奴人殺死了遼西太守,打敗了韓將軍,后來韓將軍遷徙到右北平郡。于是天子就召令李廣,任命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立即請求朝廷派那個霸陵尉跟隨他一起到右北平去,到了軍中就把他殺了。
李廣在右北平,匈奴聽說了,稱他為“漢朝的飛將軍”,避開他好幾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廣出外打獵,見草中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而用箭射它,射中石頭,箭頭全部陷入石中。仔細一看,原來是石頭。于是再重新射它,卻始終不能再射進石頭里去了。李廣住過的郡,聽說有虎,也曾親自射獵。住在右北平時,有一次去射虎,老虎跳起傷了他。他也終于射死了老虎。
李廣為人廉潔,得到賞賜總是分給他的部下,飲食起居都與士兵一樣。李廣一生,直到他死,擔任年俸二千石的官職有四十多年,家里沒有多余的財產(chǎn),始終不談家產(chǎn)的事情。李廣身材高大,手臂像猿一樣。他擅長射箭也是天生的,他的子孫或別人向他學,沒有人能
趕得上他。他不善言辭,話也不多,與人閑居,就在地上畫軍陣,畫出闊狹相間的行列代替軍隊的陣勢,以射中闊或狹來判定勝負,決定由誰飲酒。專門以射箭為游戲,直到死都是這樣。李廣帶兵,到了缺糧缺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不喝過,李廣不走近水邊,士兵不全部進食,他不嘗一口。(他對士兵)寬厚和藹而不苛刻,士兵都因此樂于為他所用。他射箭時,見敵人逼近,不到幾十步以內,估計射不中就不放箭,一發(fā)弓,敵人就應弦聲而倒下。因此,他帶兵多次被困受辱,他射猛獸時也曾被猛獸所傷害。
過了不久,石建死了。于是皇帝下詔書令李廣代替石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廣又做了后將軍,跟從大將軍衛(wèi)青的軍隊,從定襄出發(fā)攻打匈奴。軍中的將領有很多因為斬殺敵人的首級,俘獲敵人的人數(shù)達到朝廷行賞的標準,憑著軍功封為侯爵,然李廣的軍隊沒有軍功。
這之后過了二年,李廣以郎中令的身份率四千騎兵出發(fā)攻打匈奴。博望侯張騫率領一萬騎兵跟他一同出發(fā),分道進軍。大約行軍了幾百里,匈奴左賢主率領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李廣軍中的士兵都很恐慌。李廣于是他的兒子李敢前往沖擊敵人。李敢只帶了幾十個騎兵,直穿匈奴陣地,從其左右又返回來,并且告訴大家:“匈奴容易對付罷了!”軍士們才安定下來。李廣把部隊排成圓形的陣勢,所有的人面朝匈奴射擊。匈奴的箭就像下雨般地射來。漢軍的戰(zhàn)士死亡大半,漢軍的箭也將要射完了。李廣令士兵拉滿弓而不發(fā)射,而李廣親自用大黃強弩射殺匈奴的副將,使得匈奴的氣勢懈怠。這時正趕上日落,漢軍的官兵全都面無人色。李廣卻神色如前,整頓軍隊。李廣軍中的人打這以后更佩服他的英勇。第二天,又開戰(zhàn),_博望侯的軍隊也趕來了,匈奴的軍隊這才解圍離去。漢軍疲憊,不能追擊。
這時李廣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收兵回朝。博望侯因滯留延誤而未能在規(guī)定日期到達,判處死刑,他出錢贖買,兔去死刑,降為百姓。李廣所立的軍功與應得的罰相抵,所以沒有受賞。
當初;李廣的堂弟李蔡跟李廣一起侍奉孝文帝。到了景帝時,李蔡積累功勞做到二千石的官。孝武帝時又做了諸侯國代國的國相。在元朔五年作為輕車將軍,跟從大將軍出擊右
賢王;有功,符合國家行賞的標準,封為了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替公孫弘做了丞相;李蔡的為人在下等里的中等,名聲在李廣之下太遠了。然而李廣卻得不到封邑,官位也只不過在九卿之列。而李蔡封侯,高官到三公。李廣的部下都有的封侯了。李廣曾跟善于望氣以測知兇吉的王朔私下說:“自從漢朝抗擊匈奴以來,我李廣沒有一次不在其中。然而許多校尉以下的官員,才能算不上中等人,都因抗擊匈奴立功而得以封侯的有幾十人。而我李廣不在人后,竟然沒有一點功勞而得到封邑,這原因是什么呢?難道是我的相貌不應當封侯嗎?還是本來命中注定的?”王朔說:“將軍你自己想想,難道你曾有作過什么遺憾的事么?”李廣回答:“我過去做隴西太守時候,羌族人曾起兵反漢,我誘使他們投降,投降的人八百多人,我假裝同意他們投降,當天就把他們都殺了,到今天為止,最大的遺憾只此一件!”王朔說:“災禍沒有比殺戮已經(jīng)投降的人更大的了,這就是將軍您為什么得不到封侯的原因啊!”
此后二年,大將軍(衛(wèi)青)及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抗擊匈奴。李廣屢次親自請求隨行參戰(zhàn)。漢武帝以李廣年老為由,不允許。過了好久,才答應了,讓李廣擔任為前將軍。這一年正是元狩四年。
李廣跟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擊匈奴,出了關塞以后,衛(wèi)青捕到雁門出擊戰(zhàn)。李廣兵敗被俘,裝死,然后“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脫險。
表現(xiàn)李廣的機智善騎。
善射,見草中石——。“中石沒鏃”表現(xiàn)李廣的膂力過人。
右北平之戰(zhàn),漢軍死傷過半,箭也快完了。李廣命軍士拉滿弓不發(fā),自己用強弓射殺敵軍。表現(xiàn)了李廣沉著善戰(zhàn)。
《重點段落簡析》
1,文章第二段
“廣乃遂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這段描寫上郡遭遇戰(zhàn);
描寫李廣精于騎射,勇猛善戰(zhàn),足智多謀,臨陣不亂。
通過典型情節(jié),李廣的言行來刻畫李廣的性格;同時運用對比手法。
2,文章第七段。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其射猛獸亦為所傷云。”
這段表現(xiàn)李廣的性格是:輕財愛士,善射;
“射寬狹以飲”屬于細節(jié)描寫。
李廣射箭的特點是:非在數(shù)十步,度不中不發(fā)。
士兵擁戴李廣的原因是:愛護士兵,身先士卒,對部下寬緩不苛。
3,文章第11段。
“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
這段話寫的是:李廣與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的李蔡相對比,來突出李廣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采用的是對比手法。
李廣與李蔡的對比,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壓抑人才,賞罰不公的現(xiàn)實。
《張中丞傳后敘》(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韓愈見議論文的《答李翊書》的介紹。
“后敘”寫在文章后面的跋文。“敘”同于“序”。
本文就是作者閱讀了《張巡傳》后,感到有所不足,于是又對張巡,許遠事跡作了一些補充,所以稱作后敘。
《主旨》
唐明皇時,發(fā)生了安史之亂,叛軍從河北出兵,攻入河南,一路之上沒有遇到唐朝軍隊的抵抗。只有在睢陽(今商丘)遇到張巡,許遠的頑強抵抗,牽扯叛軍的兵力,一定程度延緩了叛軍的進攻。而當時沒有一支唐朝的軍隊來增援他們。后來,睢陽城被叛軍攻克,張巡,許遠英勇不屈,被叛軍殺害。安史之亂被平熄后,當時畏敵如虎,不肯出兵救援張巡,許遠的人反而出來誣蔑張巡,許遠。韓愈寫作了這篇文章,一來為張巡,許遠辨冤,二來記述了張巡,許遠一些軼聞趣事。
本文通過駁斥誣蔑許遠的錯誤論調,記述南霽云及補記張巡,許遠的一些逸事,贊美了安史之亂時,抗擊叛軍的英雄,斥責了一些小人對這些英雄的誣蔑。
《疑難詞句》
1,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就虜:被俘;辭服:說了屈服的話。
2,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尤:責備;
3,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就盡:就要覆滅;日滋:一天天增加;
4,具食與樂,延霽云坐。具:備辦;延:請;
5,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顏色:臉色;陽陽:安祥的樣子;
6,雖愚人亦能數(shù)日而知死處矣。即使是很笨的人也能計算時日而且知道死期快到了。疑難
7,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精:精密,周到;
《課文翻譯》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吳郡張籍翻閱家中的舊書,發(fā)現(xiàn)了李翰作的《張巡傳》。李翰以善于寫文章自負,寫的這篇傳記也細致周詳??蛇z憾的是還有缺失之處:沒有為許遠寫傳,又沒有記載雷萬春事跡的始末。
許遠雖然才能好像趕不上張巡,但是打開城門接納張巡,官位本來在張巡之上,卻把權力交給張巡,自己反倒位處張巡之下,沒有懷疑猜忌之心,最終與張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英名;城陷被俘,只是與張巡死的先后不一樣。張許兩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通曉兩位父親的心志,認為張巡死而許遠被俘,懷疑許遠怕死而向敵人投降。許遠如果真的怕死,何苦堅守孤城,吃掉其愛妾的肉,和賊人對抗而不投降呢?當他們在被圍困的時候,外面連螞蟻大小的援助都沒有,所忠于的,是國家和君主;而賊人卻偏偏以國家已滅君王已死來勸降。許遠見救援不來,而賊人卻不斷增多,肯定認為這些話是真的,外面等不到救兵仍然死守,人與人互相吃都快吃光了,連笨人也能計算日子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了。許遠不怕死也就很明確了。哪有城被攻破其下屬都死了,惟獨自己蒙受羞愧恥辱以求茍活的?即使再愚蠢的人也不忍心這樣做,唉!卻說許遠這樣的賢才做這種事?
那些議論者又說許遠和張巡分頭守城,城被攻陷時,是從許遠把守的地方開始的。以此來誹謗許遠,這又和小孩的見解沒有什么差別。人要死的時候,他的五臟六腑肯定有一個地方先得了病;將繩子拉斷,肯定有一個地方先斷開。旁觀者看到了這些,從而歸罪于這些地方,這在道理上是根本講不通的!小人好議論,不愿意成人之美,真是這樣啊!像張巡、許遠的功勞,如此卓越,還不能幸免,那么其他人又怎么說呢?
當時張許二公開始守睢陽時,怎能不懂得如果最終沒有救兵,就事先棄城轉移呢?假如這個城不守,及時轉移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呢?等到外面沒有援兵非常困難的時候,再帶領那些受傷殘廢、饑餓瘦弱的殘兵,雖然想撤離,也肯定到不了目的地。張、許二人那樣賢明,對這一問題已經(jīng)考慮得很周密了。守住一個睢陽城,捍衛(wèi)了整個天下,率領千百個喪失殆盡的士卒,與上百萬日益增加的叛軍交戰(zhàn),保護住了江淮地區(qū),遏制住叛軍的攻勢,唐朝天下沒有滅亡,這是誰的功勞呢?在當時,放棄城池而保存自己實力的,不是一個兩個,手中握有強大兵力而作壁上觀者,有一圈。不去追究譴責這些人,而指責張、許兩位死守城池,也可以看出他們是自己站到了叛逆亂賊一邊,制造出夸大不實之辭幫助敵人進攻。
我曾在汴州、徐州二府做事,多次往返于兩府之間,親自到所謂雙廟祭奠過。那里的老人常常講張巡、許遠時的故事:南霽云向賀蘭進明求救的時候,賀蘭嫉妒張巡、許遠的名聲威望和業(yè)績超過自己,不肯出兵相救;他喜歡南霽云的勇武豪壯,不聽他的勸說,勉強留他,準備好宴席和音樂,請南霽云入座。南霽云慷慨陳詞:“我來的時候,睢陽城里的人,已經(jīng)有一個多月沒吃上飯了!我雖然想獨自吃,在道義上不忍心;即使吃了,也咽不下去!‘’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下自己的一個手指,鮮血淋漓,給賀蘭進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驚,都被南霽云的行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南霽云知道賀蘭終究沒有為他出兵的意思,就飛馳而去;臨出城時,抽出箭射向寺廟里的佛塔,箭身一半射進塔的磚瓦里,說:”等我回到睢陽打敗敵軍,一定消滅賀蘭進明,這枝箭就是用來做標記的。‘’我在貞元年間路過泗州,船上還有人指著告訴我。城陷落時,賊人用刀威脅張巡投降,張巡不屈,即被拉走,將要斬首。又去威脅南霽云投降。南霽云沒有說話。張巡大喊道:“南八,男子漢死就死了,不能為不義屈服!‘’南霽云笑著說:”我本想是另有作為的;您有話,我哪里敢不死呢!‘’即不屈而死。
張籍說:“有個叫于嵩的人,小時跟隨張巡;等到張巡起事,他也經(jīng)常在圍城中。我大歷年間曾在和州烏江縣見到于嵩,于嵩當時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于嵩因為張巡的推薦曾做臨渙縣尉,他非常好學,什么書都讀。我那時還小,粗略地問了張巡、許遠的事,沒能詳細詢問。于嵩說張巡身高七尺多,胡須長得像神仙。曾經(jīng)見于嵩讀《漢書》。,對于嵩說:”為什么花這么長時間讀它?,于嵩說:還沒讀熟。張巡說:“我讀書不超過三遍,終身不忘。‘于是背誦于嵩所讀的書,整卷不錯一個字。于嵩很吃驚,以為張巡只是偶然熟悉這一卷,就胡亂抽出其他卷來試驗,都是一樣。于嵩又取架上其他書來考張巡,張巡隨口背誦,毫無遲疑。于嵩跟隨張巡很久,也沒有看到張巡經(jīng)常讀書。寫文章,拿起紙筆,立刻就寫,從不打草稿。開始守睢陽的時候,士兵近萬人,城中的居民也將近幾萬人,張巡只要見過一面問過姓名,以后沒有不認識的。張巡發(fā)怒的時候,胡須就張開。等到城陷落時,賊人綁著張巡等數(shù)十人坐到一起,馬上就要殺頭了。張巡起來,那些人見張巡起來,有的站起來有的哭泣。張巡說:你們不要怕!死,這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哭泣不能抬頭看他。張巡臨近被殺的時候,面色不慌亂,安詳?shù)镁拖衿匠R粯?。許遠是一個寬厚長者,他的外貌和他的內心一樣寬厚;與張巡同年出生,月份上比張巡小,稱張巡為兄長。死時四十九歲。”
于嵩貞元初死在毫州和宋州之間。有傳言說于嵩有田地在亳州和宋州之間,被軍人霸占,于嵩將要到州里告狀評理,被軍人殺害。于嵩沒有孩子,這是張籍說的。
《學習要點與難點》
本篇文章議論與敘事并重的特點(重點)
本文前部分是議論文,屬于駁論;
后部分是記敘文。
前部分駁斥從兩個方面駁斥了對許遠的誣蔑,從一個方面駁斥了對張巡,許遠守睢陽這件事情的誣蔑,贊揚了他們捍衛(wèi)天下的事跡;
后部分記敘了南霽云乞師賀蘭進明的英雄事跡,補記了張巡,許遠的事情。
兩部分各有側重,但相輔相成,有內在的緊密聯(lián)系。前面是后面的綱,后面是前面的事實佐證,緊緊圍繞主旨。
前面駁論所采用的論據(jù)與論證方法。
所用的都是事實論據(jù)。駁“許遠畏死”,用許遠讓位授權,在無外援時,仍然死守的事實。駁“張巡,許遠就不該死守睢陽”,聯(lián)系當時敵我雙方力量對比,外援不到,張巡,許遠死守睢陽捍衛(wèi)天下的事實。
駁“城之陷,自遠所分始”。論證方法類比法。連用兩個比喻,以此證明睢陽被攻陷,勢在必然。
人物的性格特征。
張巡:忠心報國,從容鎮(zhèn)定,視死如歸,博聞強記;
許遠:寬厚謙和,為國讓賢,以死報國。
南霽云:深明大義,疾惡如仇,忠貞剛烈。
本文的細節(jié)描寫。
南霽云的“抽刀斷指”,“抽矢射塔”兩個細節(jié)描寫,刻畫了人物的剛烈,疾惡如仇的個性。
張巡的“讀書盡卷不錯一字”,“于嵩取書架上的書問巡,巡應對無誤”,“操筆立書”等等均是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張巡的博聞強記,文思敏捷的性格特征。
人物之間的相互映襯和襯托。
張巡,許遠,南霽云之間是相互映襯。例1,許遠位在張巡之上,卻讓位給張巡,自處于其下。既突出許遠的讓賢,又映襯了張巡的才能。例2,睢陽城陷,敵人勸降南霽云,張巡與南霽云一呼一答,兩人互相映襯,更顯出兩人的英雄氣概。
南霽云乞師賀蘭一段,以反面人物賀蘭的卑鄙反襯了南霽云的忠貞剛烈的性格特征。
《重點段落簡析》
1,“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設淫辭而助攻也。”
這段話是駁斥“二公以死守”的誣蔑。
“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屬于對偶句。
論證手法為對比,用張巡,許遠英勇抗敵的事實與那些“棄城圖存”,“擅強兵坐而視者”相對比。論據(jù)為事實論據(jù);
翻譯這段。
2,“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也——船上人猶指以相語。”
這段是運用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人物。細節(jié)有兩處:一處“抽刀斷指”,另一處:“抽矢射塔”。
用反面人物賀蘭進明來反襯南霽云的英雄氣概。
“一座皆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屬于側面描寫,從側面烘托來寫南霽云的剛烈性格。“船上人猶指以相語”,也是側面描寫,從側面來說明百姓永遠在懷念著英雄。
(4)翻譯這段話。
《種樹郭橐駝傳》(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參加王叔文變法,變法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后任柳州刺使,世稱柳柳州;
與韓愈齊名,同為古文運動的創(chuàng)導者。
作品有《柳河東集》。
《種樹郭橐駝傳》是寓言性傳記文。
《主旨》
文章通過郭橐駝善于養(yǎng)樹的寓言故事,揭露了當時統(tǒng)治者政令繁多的社會弊端,闡發(fā)了作者養(yǎng)民治國的進步思想。
《疑難詞句》
1,駝業(yè)種樹。業(yè):以——為業(yè)。
2,且碩茂,早實以蕃。碩茂:高大茂盛;實:結果實;蕃:多;
3,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壽:活得長久;孳:繁殖得多;
4,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天:自然規(guī)律;致:使獲得,讓——自然發(fā)展;
性:樹木的本性。
5,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爪:用手指去抓;膚;樹皮;
6,字而幼孩,遂而雞豚。字:養(yǎng)育;遂:喂養(yǎng)好,使動用法;
7,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在移栽它時,像愛護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想棄掉一般。
8,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的生長罷了,并不是有甚么辦法能使他高大茂盛;我只是不抑制損傷他的果實罷了,并不是有甚么辦法能使它的果實結的又早又多。
9,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可是,我住在鄉(xiāng)里,看見當官的喜歡繁瑣地發(fā)布命令,好像是很愛百姓,結果因此給人民帶來禍患。
10,故病且怠。?。豪Э嗟。浩?/p>
《課文翻譯》
郭橐駝,不知他最初叫什么名字。由于得了佝僂病,走路時隆背俯身,有點像駱駝的樣子,以鄉(xiāng)里人把他叫“橐駝‘’。橐駝聽了這個稱呼說:”很好,這樣叫我確實很是恰當。“因此便放棄了原來的名字,也自稱作”橐駝‘’。
他居住的地方叫豐樂鄉(xiāng),在長安城的西邊。橐駝的職業(yè)是種樹,凡是長安那些豪門富人建造觀賞游樂的園林,以及種果樹賣錢的,都爭相雇用他。考察橐駝種的樹,或者移植的,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得早而且多。其他種樹的,盡管是偷偷仿效,也沒有誰能趕得上他。有人問他這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說:“我并不能使樹活得久而且繁殖增多,只不過能順著樹木的天性,使它的本性能夠得到充分發(fā)展罷了。種樹的方法,一般來說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勻,移栽樹木要保留根部的舊土,土要砸密實,種完后就不要再去動它,也不必擔心它不能成活,離開后就不必再照管它了。栽種時要像養(yǎng)育自己子女一樣,種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樣。這樣,樹木的天性沒有被破壞,它的本性就能得到發(fā)展了。所以說,我只不過是不妨害樹木的自然生長而已,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使他高大茂盛;我不過是不抑制和損耗它的果實罷了,并沒有什么使它的果實早熟多結的訣竅。別人種樹卻不是這樣,樹根屈曲,并且換了土,培土時不是過多就是過少。即使有不那樣做的人,卻又過分地關心它的生長,過多地憂慮它不能成活。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剛剛離開就又回頭來看看。甚至用指甲摳破樹皮來檢驗樹的死活,搖動樹根來觀察培的土是松是實,因而樹木的本性就逐漸被破壞了。這樣做,雖說是愛護它,實際是害它;雖說是為它擔心,其實是以它為敵。所以比不上我啊。其實我又有什么特殊的本領?”發(fā)問的人說:“把你這些種樹的道理運用到為官治民上,可以嗎?”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罷了,做官管理百姓不是我的事情。但我住在鄉(xiāng)里,看到那些做官的喜歡頒布繁多的政令,似乎是很愛惜百姓,但最后,卻給百姓帶來了災難。一天到晚只見衙役來了就喊:”官府下令催促你們耕作,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獲,快點繅你們的絲,快點織你們的布,撫養(yǎng)好你們的小孩,喂養(yǎng)好你們的雞和豬!,又是擂鼓召集他們,又是敲梆子傳呼他們。我們這些小小百姓,即使放下碗筷不吃飯,專來招待這些官吏都應接不暇,又哪有時間使我們子孫興旺,生活安定呢?因此才困苦勞累到這種程度。那么,這些人同我那些種樹的同行們,大概也有類似之處吧!‘’
發(fā)問的人高興地說:“這不是很好嗎?我問怎樣養(yǎng)樹,卻從中獲得了治民的道理。‘’于是
記下這件事,當作為官的警示語吧!
《學習要點與難點》
識記這是一篇借為人物立傳的形式發(fā)生議論的寓言性傳記文。
掌握本文整體上的類比進行說理的方法。
在說理上,從整體上面采用“種樹”與“治民”類比的方法。從種樹與治民的指導思想看,種樹要“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治民要“蕃吾生而安吾性”,形成類比;
在實際種樹的方法,“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與治民要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相類比;
在結果上面,種樹“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治民“若甚憐焉,而卒以禍”相類比。
掌握本文對比的手法。
在課文的第三段,以郭橐駝善于種樹與他植者不善種樹進行對比。郭橐駝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卻使“木之性日以離”;郭橐駝種樹依照樹木的本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而他植者“根拳而土易”等等;郭橐駝“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他植者“愛之太殷,憂之太勤”,“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對比手法的應用,為下文進行種樹與治民的類比作了充分的鋪墊。
詳略得當?shù)募舨梅椒ā?/p>
文章描寫他植者種樹,對種樹馬馬虎虎的情況,僅一筆帶過,寫得十分簡略;而對“愛之太殷,憂之太勤”,的情況則詳細加以描寫,寫得很細。詳寫這種情況是為了與后面“長者好煩其令”進行類比的,使文章脈絡前后照應,貫通一致。
《重點段落簡析》
文章第三段中間“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故不我若也。”
劃分層次。
第一層,由開始到“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寫郭橐駝善種樹的原因;
第二層,從“他植者則不然”到“故不我若也”。寫他植者不善種樹的原因;
郭橐駝善種樹的原因: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運用的是對比手法。
他植者不善種樹的原因是:一,態(tài)度馬虎;二,“愛之太殷,憂之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