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zhì)大學研究生院
碩士研究生入學(同等學歷)加試《礦田構造學》考試大綱
試卷結構及題型比例
名詞解釋 約30%
簡答題 約30%
論述題 約40%
試卷內(nèi)容
一、礦田構造學概論
考試內(nèi)容
礦田構造學的概念;構造與成礦的關系;控礦構造的分級;礦田構造研究的內(nèi)容和意義;礦田構造的特點;礦田構造的研究方法;礦田構造的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
考試要求
1、掌握礦田、礦田構造、礦床構造的基本概念;
2、了解礦田構造的特點、礦田構造研究的內(nèi)容和意義;
3、理解構造與成礦的關系。
二、礦液的運移
考試內(nèi)容
含礦流體的概述;含礦流體運移的動力;含礦流體運移的通道;含礦流體的流向和通道的研究。
考試要求
1、掌握含礦流體、導礦構造、儲礦構造以及圈閉構造等的基本概念;
2、了解含礦流體運移的動力;
3、理解巖石孔隙中的礦液運移特點;
4、理解斷裂裂隙中的礦液運移特點;
5、掌握含礦流體流向和通道的研究方法。
三、褶皺構造的控礦作用
考試內(nèi)容
褶皺構造對礦田及礦床的控制;褶皺構造類型及其對成礦的控制;疊加褶皺及其成礦的控制(疊加褶皺的類型,疊加褶皺對礦體的改造和疊加褶皺對成礦的控制)。
考試要求
1、了解褶皺構造控制礦床、礦體產(chǎn)出的有利部位及其原因;
2、了解縱彎褶皺,橫彎褶皺,壓柔褶皺,流褶皺,熱流變褶皺和底辟褶皺的基本概念和控礦特點;
3、掌握疊加褶皺識別的主要標志;
4、理解疊加褶皺的控礦特征。
四、斷裂構造的控礦作用
考試內(nèi)容
斷裂的形成;斷裂構造對成礦的控制;劈理和片理對成礦的控制;韌性剪切帶對成礦的控制;推覆構造和剝離斷層對成礦的控制。
考試要求
1、理解斷裂構造的形成和組合特征;
2、了解斷裂構造對礦田礦床的控制;
3、理解斷裂構造對礦體的控制,包括礦體的產(chǎn)出與斷裂構造的關系,斷裂的張開部位對礦體的控制,羽狀裂隙和雁行狀裂隙對成礦的控制;
4、掌握韌性剪切帶的特征及其控礦作用;
5、掌握推覆構造的特征及其控礦作用
6、掌握剝離斷層的特征及其控礦作用。
五、侵入體構造的控礦作用
考試內(nèi)容
侵入體的形態(tài)、產(chǎn)狀及其影響因素;侵入體內(nèi)部構造及其控礦作用;侵入接觸構造及其控礦作用;多期次侵入構造對成礦的控制;巖墻與成礦的關系。
考試要求
1、掌握確定侵入體的形態(tài)和產(chǎn)狀的基本方法;
2、了解影響侵入體的形態(tài)和產(chǎn)狀的主要因素
3、理解侵入體內(nèi)部構造的控礦作用,包括侵入體內(nèi)部構造的概念,主要構造類型及其特征等;
4、掌握侵入接觸構造、侵入接觸構造體系的概念與基本特征;
5、了解侵入接觸構造的基本類型和發(fā)展階段,侵入接觸構造對成礦的控制;
6、了解多期次侵入構造對成礦的控制,包括多期次侵入構造特征,空間分帶性等。
六、火山構造的控礦作用
考試內(nèi)容
火山穹窿構造對成礦的控制;破火山口構造對成礦的控制;火山-構造洼地、線性火山構造對成礦的控制;次火山巖構造對成礦的控制;火山-構造礦化模式。
考試要求
1、掌握火山構造、次火山構造等基本概念;
2、了解火山成因礦田與礦床構造類型;
3、了解火山穹窿構造對成礦的控制,包括火山穹窿軸部火山通道構造、火山穹窿頂部放射狀裂隙構造、火山層理構造的控礦作用;
4、了解破火山口構造對成礦的控制,包括破火山口中的火山通道,環(huán)狀、錐狀、放射狀斷裂與巖墻的控礦作用;
5、掌握次火山構造的控礦作用,包括次火山體原生裂隙、角礫巖體構造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與控礦作用。
七、礦田構造的若干時空規(guī)律
考試內(nèi)容
成礦前構造特征及其研究意義;成礦期構造特征及其研究意義;成礦后構造特征及其研究意義;構造的等距性;構造的分帶性。
考試要求
1、掌握成礦前構造、成礦期構造、成礦后構造的基本概念;
2、了解成礦前、成礦期、成礦后構造的特征及其研究意義;
3、了解構造的等距性的特征,包括不同級別等距離構造特征,不同序次等距離構造,不同力學性質(zhì)等距離構造,理解等距離構造形成機制及其控礦意義;
4、了解構造的分帶性,包括單一構造要素的分帶,礦床構造分帶,區(qū)域構造分帶等,理解構造分帶的研究意義。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