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代碼:951)
Ⅰ、《生物化學Ⅰ》
一、考核要求
生物化學是生物系生物科學專業(yè)本科二年級的專業(yè)基礎課。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它既是正確理解其他課程及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基礎,又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與生物系各專業(yè)課如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等課程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學好生物化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考核評價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掌握生物化學基本理論及生物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術和技能,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為今后從事生命科學方面的教學、科研及生產(chǎn)工作奠定基礎。
三、考核內(nèi)容
緒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生物化學的發(fā)展簡史及生物化學的主要內(nèi)容。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生物化學的發(fā)展簡史及生物化學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一章氨基酸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酸堿性質(zhì)及氨基酸的化學反應;了解氨基酸的光學活性;了解氨基酸混合物分析分離的原理及技術。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酸堿性質(zhì);理解氨基酸的化學反應;了解氨基酸的光學活性;了解氨基酸混合物分析分離的原理及技術。
第二章蛋白質(zhì)的共價結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肽構的結、蛋白質(zhì)一級結構測定的方法;了解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順序與生物功能的關系。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掌握肽構的結、理解蛋白質(zhì)一級結構測定的方法;了解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順序與生物功能的關系。
第三章蛋白質(zhì)的三維結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蛋白質(zhì)結構的有關概念;掌握穩(wěn)定蛋白質(zhì)空間結構的作用力。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領會蛋白質(zhì)結構的有關概念;掌握蛋白質(zhì)空間結構的作用力。
第四章蛋白質(zhì)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學習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理解蛋白質(zhì)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理解血紅蛋白與肌紅蛋白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第五章蛋白質(zhì)的分離純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蛋白質(zhì)酸堿性質(zhì)與膠體性質(zhì)的學習,了解蛋白質(zhì)分離純化的方法與原理。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理解蛋白質(zhì)酸堿性質(zhì)與膠體性質(zhì)及蛋白質(zhì)分離純化的方法與原理。
第六章酶通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酶作用的特點及化學本質(zhì);掌握酶的命名、分類;核酶的專一性;了解核酶及酶工程。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理解酶作用的特點及化學本質(zhì);掌握酶的命名、分類;了解核酶的專一性、核酶及酶工程。
第七章酶促反應動力學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米氏公式及米氏公式的意義、區(qū)分不同的酶的抑制作用;理解溫度、酸堿度及激活劑對酶的影響。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掌握米氏公式;米氏公式的意義、區(qū)分不同的酶的抑制作用;理解溫度、酸堿度及激活劑對酶的影響。
第八章酶的作用機制和酶的調(diào)節(jié)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理解影響酶催化效率的有關因素及酶活性的調(diào)節(jié)。了解同工酶的概念。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理解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熟悉影響酶催化效率的有關因素及酶活性的調(diào)節(jié)。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第九章維生素和輔酶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維生素的概念、分類及生物學功能;理解B族維生素與其相應輔酶的關系。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掌握維生素的概念、分類及生物學功能;了解B族維生素及其相應輔酶的關系。
第十章核酸通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核酸的研究簡史;掌握核酸的種類、分布及生物學功能。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了解核酸的研究簡史;掌握核酸的種類、分布及生物學功能。
第十一章核酸的結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核苷酸與核酸的結構。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理解核苷酸及核酸的結構。
第十二章核酸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核酸的水解、紫外吸收性質(zhì),理解核酸的變性、復性及雜交。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了解核酸的水解、紫外吸收性質(zhì),掌握核酸的有關變性、復性及雜交的性質(zhì)。
第十三章激素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激素的概念、化學本質(zhì)、分類及激素的作用機理。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了解激素的概念、化學本質(zhì)、分類及激素的作用機理。
Ⅱ、《生物化學Ⅱ》
一、考核要求
生物化學Ⅱ是生物系生物科學專業(yè)本科二年級的專業(yè)基礎課。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分解與合成過程。它既是正確理解其他課程及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基礎,又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與生物系各專業(yè)課如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等課程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學好生物化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考核評價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掌握生物化學基本理論及生物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術和技能,掌握科學研究的基礎方法,為今后從事生命科學方面的教學、科研及生產(chǎn)工作奠定基礎。
三、考核內(nèi)容
第一章代謝總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新陳代謝有關概念及能量代謝的重要性;了解新陳代謝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識記新陳代謝的有關概念及能量代謝的主要性;領會新陳代謝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生物能學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自由能的概念,熟悉高能磷酸化合物。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領會自由能的概念,識記高能磷酸化合物。
第三章糖酵解作用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糖酵解作用的研究歷史,熟練掌握糖酵解作用的反應機制及能量轉變;掌握丙酮酸的去路及糖酵解作用的調(diào)節(jié)。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領會糖酵解作用的研究歷史,識記糖酵解作用的反應機制及能量轉變;識記丙酮酸的去路及糖酵解作用的調(diào)節(jié)。
第四章檸檬酸循環(huán)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熟練掌握丙酮酸的脫氫脫羧過程及檸檬酸循環(huán)過程,掌握能量轉換及調(diào)控。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識記丙酮酸的脫氫脫羧過程及檸檬酸循環(huán)過程,領會能量轉換及調(diào)控。
第五章生物氧化——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氧化還原電勢;掌握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作用。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領會氧化還原電勢、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作用的相關概念。
第六章戊糖磷酸途徑和糖的其他代謝途徑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戊糖磷酸途徑和乙醛酸循環(huán),了解糖的其他代謝途徑。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領會戊糖磷酸途徑和乙醛酸及糖的其他代謝途徑。
第七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糖原的生物學意義,掌握糖原的降解和合成過程。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領會糖原的生物學意義,識記糖原的降解和合成過程。
第八章脂肪酸的分解代謝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脂質(zhì)的消化作用;掌握脂肪酸的氧化作用及酮體的生成。了解磷酸、甾醇的代謝過程。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領會脂質(zhì)的消化作用;識記脂肪酸的氧化作用及酮體的生成。了解磷脂、甾醇的代謝過程。
第九章脂類的生物合成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脂類的合成過程。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識記脂類的合成過程。
第十章蛋白質(zhì)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謝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蛋白質(zhì)的降解,掌握氨基酸的分解代謝、尿素的形成過程;理解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徑、生酮及生糖氨基酸;了解氨基酸衍生物及氨酸缺陷癥。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領會蛋白質(zhì)降解,識記氨基酸的分解代謝、尿素的形成過程;領會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徑、生酮及生糖氨基酸;領會氨基酸衍生物及氨酸缺陷癥。
第十一章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領會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第十二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謝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謝,了解核苷酸的合成過程。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識記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謝,領會核苷酸的合成過程。
第十三章DNA的復制和修復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DNA的復制過程,理解DNA損傷的修復及DNA突變。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識記DNA的復制過程,領會DNA損傷的修復及DNA突變。
第十四章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RNA的合成及轉錄或加工過程。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領會RNA的轉錄、加工過程;理解RNA的逆轉錄。
第十五章遺傳密碼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遺傳密碼的破譯過程,掌握遺傳密碼的基本特征。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了解遺傳密碼的破譯過程,識記遺傳密碼的基本特征。
第十六章蛋白質(zhì)合成及轉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蛋白質(zhì)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礎,掌握蛋白質(zhì)的合成過程;了解運輸及修飾。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領會蛋白質(zhì)生物合成和分子基礎,熟記蛋白質(zhì)的合成過程;了解運輸及修飾。
第十七章細胞代謝與基因表達調(diào)控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細胞代謝的調(diào)節(jié)網(wǎng)絡,酶活性的調(diào)節(jié)、細胞結構對代謝途徑的分割控制及基因表達的調(diào)控。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了解細胞代謝的調(diào)節(jié)網(wǎng)絡、細胞結構對代謝途徑的分割控制及基因表達的調(diào)控。
參考書目:《生物化學》第三版,王鏡巖,高等教育出版社。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