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是亞洲歷史最悠久、名揚海內外的新聞教育機構,享有“記者搖籃”的美譽。其前身是1929年創(chuàng)建的新聞系,1988年6月在全國率先升格為新聞學院。早在20世紀40年代,著名教育家陳望道教授擔任新聞系主任時,將“好學力行”確立為系銘,為一代又一代的新聞學子秉承至今。
2001年,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與復旦大學共建新聞學院,使新聞學院進入了一個新的大發(fā)展時期。2005年1月,新聞學院整體搬遷到國定路400號新院區(qū)。新院區(qū)占地面積58800平方米,隔國定路與復旦主校區(qū)相連,并緊鄰五角場商業(yè)圈,是中國目前占地面積最大、硬件設施最先進的新聞傳播教育院區(qū)。新院區(qū)擁有教學樓、圖書樓和辦公樓三棟主樓,總建筑面積為9300平方米,教師人均辦公面積十多平方米。新院區(qū)還建成21層樓的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培訓中心和5層樓的復旦大學新聞學院-SMG演播中心,并先后于2007年7月和8月順利投入運營。上海文廣集團東方CJ購物節(jié)目于2007年8月正式進駐演播中心辦公,為學院學生提供了實戰(zhàn)機會。廣播電視實驗室于2007年8月正式搬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SMG演播中心,面積達到500平方米。學院圖書樓擁有四個樓面,總面積為2700平方米。2007年,新聞學院成為國家一級學科新聞傳播學重點學科的所在單位。
在教學與科研上,新聞學教學與研究歷史悠久、學術積淀深厚,傳播學教學與研究在國內起步最早,對外交流廣泛、密切,已同國內外不少著名新聞傳播媒體、新聞傳播教學與研究機構建立直接聯系,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國巴黎政治大學建立碩士生雙學位、同美國密蘇里大學建立本科生雙學位、同日本早稻田大學建立本科生、碩士生兩個層次的雙學位等合作培養(yǎng)項目。在科研上努力創(chuàng)新,先后承擔了近百個國家級、省部級以及國際合作的科研項目,在國內外贏得了很好的聲譽。迄今,學院已向全國和世界各地輸送了一萬多名畢業(yè)生,他們大多已成為中國新聞傳播業(yè)的中堅力量,不少人還擔任了新聞媒體、科研院所、文化機構、黨政部門的領導職務,為中國社會發(fā)展特別是新聞傳播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新聞學院現有教職員工81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教授21人,副教授21人。目前,新聞學院下設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和傳播學4個系,建有國內最早的新聞傳播學博士后流動站;擁有新聞傳播學類的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傳播學4個本科專業(yè),擁有下設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等二級學科的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擁有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碩士點。
新聞學院現有本科生859人,其中留學生180人;碩士生368人,其中留學生25人;博士生82人,其中留學生7人。學院就業(yè)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畢業(yè)生“以業(yè)務見長”,在全國新聞傳播業(yè)界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2+2跨學科本科培養(yǎng)模式的試行
自2012年9月起,新聞學院試行新聞傳播學科本科教學2+2培養(yǎng)模式。所謂2+2培養(yǎng)模式,是指基于培養(yǎng)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的辦學目標,將新聞傳播學科四年制本科教學培養(yǎng)過程分成兩個為時2年的階段:第一、第二學年為第一個階段,要求學生任選1個非新聞傳播類專業(yè),并系統(tǒng)修讀該所選專業(yè)的主要課程;第三、第四學年為第二階段,要求學生在系統(tǒng)修讀了一門非新聞傳播類專業(yè)的主要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讀新聞傳播學科的各類課程。
新聞傳播學類4個本科專業(yè)簡介
學院網址:http://www.xwxy.fudan.edu.cn/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