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學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學門”,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國最早的哲學系,標志著現代中國哲學學科的開端,迄今已培養(yǎng)近萬名畢業(yè)生。
蔡元培、胡適、熊十力、湯用彤、梁漱溟、金岳霖、馮友蘭、宗白華、朱光潛、張頤、陳康、賀麟、沈有鼎、鄭昕、洪謙、熊偉、馮定、張岱年、任繼愈、朱伯崑等學術大師先后在這里執(zhí)教,培養(yǎng)了數代中國最優(yōu)秀的哲學家,北大哲學系被譽為中國的“思想家搖籃”。
經過百年的積累與發(fā)展,北大哲學系學科齊全,涵蓋哲學門類所有8個二級學科,并于1995年成立國內第一個宗教學系。兩系實行聯體運作,合并招生,共同培養(yǎng)。2002年,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中國哲學、美學等4個學科被確立為國家重點二級學科;2007年,北大哲學系被定為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北大哲學系是教育部最早確認的國家文科人才培養(yǎng)基地、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有哲學專業(yè)、宗教學專業(yè)、科技哲學與邏輯學方向等3個本科專業(yè)方向,現為一級學科碩、博士點,并有哲學博士后流動站。北大哲學系擁有外國哲學研究所、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并有《儒藏》編纂中心、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儒學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等十余家研究機構。
北大哲學系師資雄厚,擁有專職教師67人(教授43人、副教授22人、講師2人),現有黃枬森、張世英、湯一介、樓宇烈、葉朗等飲譽海內外的資深學者,有杜維明、陳鼓應等海外知名學者擔任講席教授,并有一批年富力強的學科領軍人物,以及近年從哈佛、普林斯頓、芝加哥等國外一流大學引進的青年才俊,學術梯隊合理。
截至2012年6月,北大哲學系有在校本科生194人,在讀雙學位147人,在校碩士研究生163人,博士研究生242人。在培養(yǎng)過程中,要求學生系統(tǒng)掌握哲學基本理論和中外哲學史,具備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積極追求引領時代的理論創(chuàng)新,為此形成了“跨學科、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的哲學教育模式。
百年以來,北大哲學系始終以學術為本,營造寬松自由、兼容并包的學術環(huán)境,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學科特色和傳統(tǒng):既注重文本的歷史解讀,又強調現代分析的理論論證,形成史論兼修、厚積薄發(fā)的學術品格,以新方法闡釋老傳統(tǒng);積極參與國際哲學前沿討論,與世界哲學深入對話;秉承人文關懷,關注當代中國現實,致力于闡發(fā)當代中國人的哲學思想。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