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突然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那一個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人走了,有了,就像水被蒸發(fā)了,永遠地永遠地從你的身邊消失了,消失了。那叫你乳名時親切柔軟的聲音;那撫摸你面頰時,一雙枯瘦的手;那在你出門遠行時,久久注視著你,充滿關愛和囑咐的目光,都消失了。
②可是,記憶沒有隨著死亡消失。每天,一進房門,你就尋找那張讓你思念、惦記,或者讓你習慣了的熟悉面孔。沒有出現(xiàn),你會不自禁地喊一聲:“媽媽!”然后,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去找,看她是在休息,還是在操勞:洗那些永遠洗不完的衣物?為孩子們在做晚飯?或者專注地看一幕有趣的電視?可是,這一回,你的聲音沒有響應。每一間房子都是空的,她不在。
③我不能再走進母親常年居住的房間,我不愿觸動她老人家遺留下的衣物,就讓它原樣留存著,一任灰塵去封存。唉,那每一件遺物,都會是一把刀子,動一動就會割傷你的神經(jīng)。
④生命怎幺會如此奇異?只是因為血緣嗎?像通常所說的,我是那個生命體上掉下的一塊肉,便血脈相通,情感相連,有了一種切割不斷的聯(lián)結。有形的,以及無形的;可以解釋的,以及神秘得難以解釋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結。我永遠不會忘記2001年9月6日下午5時。在中國作協(xié)十樓會議室的學習討論中,我以一種近乎失態(tài)的焦灼,希望會議結束,然后,迫不及待地“打的”回到母親的住處??斓郊視r,我又打電話過去,想盡快和母親說話。鈴聲空響,我希望她是到樓下散步去了。
⑤推開門,像住常一樣,我喊了一聲“媽媽”,無人應聲。我急忙走進后邊一個房間。媽媽呻吟著躺在地上。我看著床上被撕扯的被單,看著母親揉皺了的衣服,知道她掙扎過。一切掙扎都無用。左邊身子已經(jīng)癱了,無法坐住。她痛苦、無奈、無助得像個孩子。這個曾經(jīng)十分剛強的生命,怎么突然會變得如此脆弱!
⑥我明了那個下午我焦灼、急切、不安的全部原因。一根無形的線,生命之線牽扯著我的心,沒有聽見媽媽的呼喊聲,可我的心卻如紊亂的鐘擺,失去平衡,以從未有過的急切,想回到媽媽的身邊去。僅僅兩天之后,當媽媽咽下最后一口氣,永遠地告別了她生活了81年的這個世界的時候,我覺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走了,隨著她,被帶走了。
⑦沒有醫(yī)藥可以醫(yī)治心靈的傷痛。也許只有“忘記”??墒?,對于親人,要忘記又何其難!只好尋求書籍、尋求哲人,讓理性的棉紗,一點一點吸干情感傷口上的血流。那些關于生與死的說教,曾經(jīng)讓我厭惡過,現(xiàn)在卻像必不可少的藥物。
⑧有一則關于死亡的宗教故事。說有一位母親,抱著病逝的兒子去找佛陀,希望能拯救她的兒子。佛說,只有一種方法可讓你的兒子死而復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戶沒有親人死過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給我。那被痛苦折磨愚鈍了的婦人去了。找遍了全城,竟然沒有找回一粒芥菜子。因為,塵世上沒有沒失去過親人的家庭。佛說,你要準備學習痛苦。
⑨痛苦,需要學習嗎?是的??鞓?,像鮮花,任你怎么呵護,不經(jīng)意間就調(diào)零了。痛苦,卻如野草,隨你怎么刈割,鏟除,終會頑強地滋生。你得準備,學習迎接痛苦、醫(yī)治痛苦、化解痛苦。讓痛苦“鈣化”,成為你堅強生命的一部分。
⑩不過,你得忍住淚水。(有刪改)
11.文章第一段有何表達特色及其效果,請作簡要分析。(4分)
12.從文章看,作者的哪些敘述可以體現(xiàn)作者與母親“一種切割不斷的聯(lián)結”? (4分)
13.文章第⑧段敘述了一個宗教故事,請談談這段文字的作用。(6分)
14.文章題為“生死之間”,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探究作者面對親人去世的深刻感悟。(6分)
參考答案:
11.運用排比、比喻、反復的手法(1分),列舉生活細節(jié)(1分),抒發(fā)了親人逝去的感傷情懷(1分),奠定了全文情感的基調(diào)(1分)。
12.(1)每天回家期待見到母親那熟悉的面孔;(2)母親摔倒時,在開會的我莫名地感到焦灼、急切與不安;(3)母親去世后我不愿觸動她遺留下的衣物;(4)母親的死給我留下無法彌補的創(chuàng)傷。(每點1分)
13.從內(nèi)容上看,說明親人喪失的哀痛不僅是個別的,而且是普遍性的(2分),并點出“要準備學習痛苦”(1分)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1分)。從結構上看,承接上文的“曾經(jīng)讓我厭惡過,現(xiàn)在卻像必不可少的藥物。”(1分),同時引起下文關于如何面對失去親人痛苦的思考(1分)。
14.(1)母親兩天之間從“生”到“死”(1分),體現(xiàn)生命的脆弱(1分)。
(2)生者對死者的懷念(1分),展現(xiàn)親人之間難以割舍的親情(1分);
(3)生死相隔的痛苦是生命中的一部分(1分),要學會“鈣化”痛苦(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