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綻放在生活褶皺里的微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當?shù)谝豢|晨曦穿透薄霧,輕輕落在我的窗欞,文明禮儀便如一位溫柔的使者,開啟了它新一天的旅程。它不似驚濤駭浪般震撼,卻似春雨潤物般細膩,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縫隙里,編織著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聯(lián)結。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這位“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朋友”——文明禮儀,聊聊它如何讓我們的世界更美好,又如何在我們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間綻放光芒。
一、文明禮儀: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共鳴
清晨的公園,是最生動的文明課堂。當?shù)谝宦書B鳴劃破寂靜,我總愛搬一張小凳坐在樹下,看露珠在草葉上滾動,聽麻雀在枝頭跳躍著啄食。它們時而歪著頭打量路過的行人,時而撲棱著翅膀互相追逐,那清脆的啼鳴聲像一串銀鈴,撞碎了晨間的慵懶。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小女孩蹲在草坪邊,輕輕將一塊被風吹到路上的香蕉皮撿起,跑向不遠處的垃圾桶。她的媽媽站在一旁微笑,沒有催促,也沒有呵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文明禮儀從不是刻板的教條,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溫柔——是對自然的敬畏,對他人的體貼,更是對自己行為的約束。
可并非所有的相遇都如此美好。上周路過小區(qū)花園時,我曾目睹這樣一幕:一位男士叼著煙走過,隨手將煙蒂彈向花叢,火星濺到了一朵剛綻放的月季上;不遠處的長椅上,有人啃完西瓜后,將瓜皮隨意丟在座椅下方,蒼蠅圍著垃圾嗡嗡打轉。這時,樹梢上的麻雀突然嘰嘰喳喳叫了起來,聲音比往日尖銳許多。我仿佛聽見它們在“議論”:“那個人怎么可以這樣?花叢會疼的,椅子會臟的!”
動物尚且懂得維護環(huán)境的整潔,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又怎能因一時的懶惰破壞這份和諧?文明禮儀,其實是對自然最基本的尊重——不踐踏草坪,不攀折花木,不隨意丟棄垃圾,甚至是在草叢邊立一塊小小的提示牌:“小花小草也怕疼,請繞行哦!”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實則是我們與自然對話的語言,是文明最樸素的表達。
二、文明禮儀:城市街巷中的溫暖微光
如果說自然中的文明是清風拂面的溫柔,那么城市中的文明便是煙火人間的溫度。每天上學路上,我都會經(jīng)過一條老街。街道不寬,兩側是斑駁的老墻和賣早點的攤位,卻總讓我覺得格外安心——因為這里處處藏著文明的細節(jié)。
賣包子的阿姨會在顧客離開后,立刻用抹布擦凈桌角濺落的油漬;騎電動車的外賣小哥,哪怕趕時間也會下車推行通過斑馬線;就連總愛蹲在路邊下棋的老爺爺們,也會在棋盤旁放一個小紙箱,提醒圍觀的人“別踩到別人的腳”。最讓我感動的是巷口的修鞋攤,攤主李爺爺總會在收攤前,把周圍的碎皮子、舊線頭掃得干干凈凈,他說:“咱在這兒擺攤,不能給人添麻煩。”
這些平凡人的日常,像一顆顆星星,點亮了城市的夜空??膳紶?,也會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刺痛耳朵:公交車上,有人為了搶座位推搡老人;電影院里,有人開著手機閃光燈刷視頻;餐廳中,有人脫了鞋把腳搭在椅子上,全然不顧鄰桌的皺眉……這些行為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文明修養(yǎng)的缺失——真正的文明,不是“獨善其身”的清高,而是“兼濟他人”的自覺。
記得去年冬天,我在公交站臺等車時遇到一位抱著孩子的阿姨。寒風呼嘯,孩子的小臉凍得通紅,阿姨一只手抱著孩子,另一只手費力地掏公交卡。排隊的人群里,一個穿校服的男生突然走出隊伍,幫阿姨刷了卡,又扶著她上了車。阿姨連聲道謝,男生只是撓撓頭說:“阿姨您別客氣,我媽媽帶我坐車時也有人幫我拿過東西。”那一刻,車廂里的乘客都笑了,暖意從每個人的臉上蔓延開來。原來,文明禮儀最動人的樣子,就是“我?guī)湍?rdquo;的本能,是“我懂你”的共情。
三、文明禮儀:校園生活中的成長印記
作為學生,我們的文明禮儀之旅,大多始于校園這片凈土。它可能是早晨進校時對保安叔叔的一句“早上好”,是課堂上舉手發(fā)言前的輕輕舉手,是食堂打飯時對阿姨說的一聲“謝謝”,也可能是離開教室時隨手關掉的電燈。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jié),實則是我們成長為“有教養(yǎng)的人”的必經(jīng)之路。
去年,我擔任班級的“文明禮儀觀察員”。最初,我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會忽略這些“小事”:有人把喝剩的飲料瓶隨手扔在走廊,有人用完洗手間不沖水,還有人在圖書館里大聲討論題目。于是,我和幾個同學商量,決定做些改變——我們在走廊的垃圾桶旁貼了一張手繪標語:“瓶瓶罐罐紙,放進垃圾桶里更可愛!”;在洗手間鏡子上用便利貼畫了笑臉,寫著:“沖水一小步,文明一大步~”;還在圖書館門口放了一個“靜音提示牌”,由值日生提醒大家保持安靜。
一個月后,變化悄然發(fā)生:走廊變得干凈了,洗手間的水聲不再“突兀”,圖書館里多了許多輕聲細語的身影。更讓我驚喜的是,有位曾經(jīng)總愛亂扔垃圾的同學,主動報名成為了“文明禮儀志愿者”,他說:“原來被尊重和尊重別人,都是這么美好的感覺。”
校園里的文明禮儀,還藏在更廣闊的天地里——運動會上,為對手加油的掌聲比金牌更閃耀;藝術節(jié)中,對表演者真誠的贊美比掌聲更珍貴;考試時,自覺遵守紀律的誠信比分數(shù)更有價值。這些經(jīng)歷教會我們:文明禮儀不是束縛自由的枷鎖,而是讓集體更溫暖的紐帶;不是“別人要求我做”的任務,而是“我自己想要做”的選擇。
四、文明禮儀:從“小習慣”到“大格局”的升華
同學們,或許有人會說:“文明禮儀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何必小題大做?” 但我想說,正是這些“小事”,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底色;正是這些“小習慣”,決定了我們?nèi)松母窬帧?/p>
文明禮儀是個人修養(yǎng)的“名片”。一個總是說臟話的人,很難讓人相信他有真誠的內(nèi)心;一個隨意插隊的人,很難獲得他人的信任;一個對服務員大呼小叫的人,很難擁有真正的尊重。相反,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次禮讓,就能讓陌生人感受到善意,讓合作變得更順暢,讓社會變得更溫暖。
文明禮儀是社會和諧的“黏合劑”。在地鐵上為孕婦讓座,在電梯里幫鄰居按樓層,在小區(qū)里提醒遛狗的人牽繩……這些微小的善意,像一根根絲線,編織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網(wǎng)絡。當每個人都愿意多走一步、多做一點,整個社會就會少一些矛盾,多一些溫情。
文明禮儀更是國家形象的“代言人”。當我們走出國門,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在盧浮宮前不亂扔垃圾的中國游客,在奧運會賽場為各國選手鼓掌的中國觀眾,在國際會議上彬彬有禮的中國代表……這些“中國式文明”的細節(jié),正在讓世界看到一個更開放、更包容、更優(yōu)雅的中國。
五、行動起來:讓文明禮儀之花處處綻放
那么,我們該如何讓文明禮儀真正融入生活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從今天開始,從自己開始,從每一件小事開始。
在家里:對父母說一聲“您辛苦了”,幫長輩盛一碗飯,不隨意翻看他人的手機和日記;
在學校: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和同學相處時多一份包容,愛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
在社會: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闖紅燈不插隊,看到不文明行為勇敢說“不”(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網(wǎng)絡:不傳播謠言,不發(fā)表惡意評論,用文明的語言參與討論。
同學們,文明禮儀不是遙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觸手可及的“小確幸”。它藏在媽媽遞來的熱牛奶里,藏在老師批改作業(yè)的紅筆痕跡里,藏在同學借你橡皮時的那句“給你”里,更藏在我們每一次選擇善良、每一次堅持規(guī)則的瞬間里。
最后,我想用一首小詩結束今天的分享——
《文明禮儀伴我行》
清晨的陽光輕輕吻過窗臺,
文明禮儀已踏上旅程;
它藏在撿起垃圾的手心里,
躲在輕聲說“謝謝”的嘴角邊。
公交車上的一次讓座,
圖書館里的一片安靜,
都是它最美的模樣。
同學們,讓我們攜手同行,
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每個角落,
讓這個世界,因我們的存在,
變得更溫暖,更美好!
謝謝大家!
版權所有:易賢網(wǎng)